工信部、發改委、國資委:推動原材料行業提質增效,形成產業集群
11月29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務院國資委三部門聯合印發《關于鞏固回升向好趨勢加力振作工業經濟的通知》,強調推動原材料行業提質增效,支持形成一批綠色建材、新材料產業集群。
《通知》要求,堅持聚焦重點、加力提效,堅持因地制宜、分業施策,堅持立足當前、兼顧長遠,堅持底線思維、安全發展。確保2022年四季度工業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保持制造業比重基本穩定,為2023年實現“開門穩”。
加快推動重大項目建設形成實物工作量
用好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設備更新改造再貸款和貼息、制造業中長期貸款等政策工具,加快“十四五”相關規劃重大工程項目和各地區重大項目建設,協同做好用地、用能等要素保障,力爭早開工、早見效。修訂《工業企業技術改造升級投資指南》,實施工業企業技術改造升級導向計劃,引導企業開展新一輪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投資。推動政府投資基金落實國家戰略,擴大項目投資。
推動原材料行業提質增效
聚焦產業基礎好、比較優勢突出、技術領先的行業細分領域或重點產品,發揮產業鏈龍頭企業引領帶頭作用,支持形成一批石化化工、鋼鐵、有色金屬、稀土、綠色建材、新材料產業集群。落實落細工業領域以及石化化工、鋼鐵、有色金屬、建材等重點行業碳達峰實施方案,健全綠色制造體系,加快節能降碳裝備技術推廣應用。做好大宗原材料保供穩價,完善大宗原材料供給“紅黃藍”預警機制,下達化肥最低生產計劃,靈活運用國家儲備開展市場調節,促進價格運行在合理區間。提升戰略性資源供應保障能力,進一步完善廢鋼、廢舊動力電池等再生資源回收利用體系,研究制定重點資源開發和產業發展總體方案,開展光伏壓延玻璃產能預警,指導光伏壓延玻璃項目合理布局。加快國內(重點)鐵礦石項目建設,推進智能礦山建設。優化布局建設國家新材料重點平臺,深化實施首批次應用保險補償機制,加快促進一批重點新材料產用銜接和市場應用推廣。
充分發揮大型企業“頂梁柱”作用
大型企業要把穩增長放在更加突出位置,細化落實穩增長目標任務。特別是中央工業企業要發揮好對產業鏈主體支撐和融通帶動作用;要加強生產運行調度,拓展挖潛增利空間,努力多作貢獻;要在加快自身發展助力經濟大盤穩定的同時,全力做好能源糧食安全托底和保供穩價,推動能源、物流和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釋放采購需求;要積極為中小企業供應商提供項目、資金等支持,對中小企業賬款“應付盡付、應付快付”,落實2022年減免房租政策對服務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房租“應免盡免、應免快免”。
加力支持中小企業和民營企業專精特新發展
充分發揮各級中小企業協調機制作用,抓好各項惠企政策落實,鼓勵地方出臺配套舉措。加大國家小型微型企業創業創新示范基地和中小企業公共服務示范平臺培育力度,加強產業技術基礎公共服務平臺能力建設投入,深入開展中小企業服務行動,推動優質中小企業對接多層次資本市場,強化對中小企業創業創新活動的支撐。深入實施優質中小企業梯度培育工程,組織開展中小企業數字化賦能專項行動、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攜手行動”、“千校萬企”協同創新伙伴行動,大力促進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發展,激發涌現一大批專精特新企業、“小巨人”企業和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扎實開展防范和化解拖欠中小企業賬款專項行動、涉企違規收費專項整治,抓好減輕企業負擔綜合督查發現問題整改,努力為中小企業和民營企業發展營造良好環境。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優化發展環境
落實落細國務院穩住經濟一攬子政策和接續政策,用足用好制造業留抵退稅、研發費用加計扣除、制造業專項貸款等財稅金融政策。加強產業政策與金融政策協同,發揮產融合作平臺作用,綜合運用信貸、債券、基金、保險、專項再貸款等各類金融工具,促進集成電路、新能源汽車、生物技術、高端裝備、綠色環保等重點產業創新發展。用好小微企業融資擔保降費獎補資金,擴大政府性融資擔保業務規模。鼓勵地方安排中小企業紓困專項資金,對符合條件的企業給予資金支持。深入開展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環境第三方評估。
(微信掃碼查看《通知》全文)